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章详情
【聚焦基层 访谈系所】之经济研究所所长成德宁教授访谈
发布时间:2015-09-08  点击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经济研究所所长成德宁教授访谈
    1. 自从班子换届以来,经济研究所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自2013年7月领导班子换届以来,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经济研究所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一,科研发展态势良好。科研项目稳步提升。2013和2014年,经济研究所获批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杨冕副教授获批自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项;董艳芳副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杨艳琳教授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2013年到账经费达到270万,预计2014年到账经费达250万,超额完成了学院下达的经费指标;科研论著稳步提高。2013年,经济研究所发表权威期刊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16篇,其他文章30余篇。辜胜阻教授的《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转型》在“世界读书日”被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向全省干部群众推荐的四本好书之一予以特别推荐;简新华教授一年内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央级经济类刊物《经济要参》上刊发研究报告9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科研获奖获新突破。2013年,简新华教授领衔经济所教师共同撰写的专著《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和刘传江教授的专著《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分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二、三等奖。
第二,师资水平逐步提升。简新华教授成功入选武汉大学首届珞珈杰出学者,杨冕副教授入选2013年度“楚天学子”,杨冕、董延芳成功晋升副教授,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辜胜阻教授、简新华教授、刘传江教授、杨艳琳教授积极向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意见,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钟水映教授、成德宁教授、余江副教授、杨玲副教授、魏珊副教授等则在湖北、江西、河南等地,开展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移民安置规划和社会影响评价,获得业界好评。经济所横向经费年均150万元,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广泛认可。
2. 经济研究所在激发教师积极性方面有那些举措?
经济研究所坚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遵循研究所共同制定的制度基础上,鼓励教师发挥优势和特长。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完善制度。经济研究所在杨艳琳书记、简新华教授主持下,解决了研究所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遗留问题。班子换届后,我与全体教师共同制定了《经济研究所有关科研与学术交流的制度》,使研究所工作有章可循,研究所全年收支和经费使用情况也会在年终总结会上向全体教师公开。
     第二,明确职责。研究所的发展需要每位教师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研究所也注重为每位教师提供好的发展平台。研究所有辜胜阻教授、简新华教授这样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也有刘传江教授、钟水映教授这些在学术界和服务社会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年学者,我认为他们的职责重点是在各自的领域为研究赢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声誉;我和书记杨艳琳教授、副所长余江副教授的职责则是在完成自己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承担起行政事务,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青年教师则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确立研究方向,做出学术成果。我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是,在5年内主持完成一个方向的研究,负责组织和编辑一份研究领域的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所系列研究报告,为了支持此项工作,所里决定一份报告资助经费1万元。我希望在下一次换届时,能够把所长这幅担子由更年轻的教师挑起来。
第三,凝炼方向。我认为做学问是个人根据兴趣和优势自主决策的事情,研究所并不对教师研究领域和方向做硬性要求。但所里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这需要所有教师合作,形成科研团队,这样才能产生有影响的科研成果。经济所多次举行全体成员会议,集中讨论研究领域和方向,基本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科研主攻方向,使教师个人的研究兴趣能更好地与研究所总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第四,建立机制。研究所鼓励教师积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参加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学院拨付的学术交流经费全部用于教师本人。2014年,经济研究所启动了“双周学术论坛”,杨冕副教授、魏珊副教授和成德宁教授先后为研究所教师和博士生作了学术报告;我们还结合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调整,要求所有教师2年内为学生进行一次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氛围。
    3. 经济所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经济研究所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三个专业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我始终认为,人才培养是科研院校的重中之重。在辜胜阻、简新华、刘传江教授负责研究所工作期间,经济所研究生在学院里获奖的数量和比例很高,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近些年来,我感到研究生获奖比例和数量有所下降,与兄弟系所比较起来,研究生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我们一直在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新模式,为了加强教师与研究生的交流,我们从2013级开始,每年安排一名教师作为研究所三个专业研究生的年级导师,负责组织研究生开展各种学术和文体活动,工作量按照副所长一半工作量计算,由研究所支付年级导师劳酬,我和杨冕副教授分别担任2013级和2014级研究生的年级导师。在2014年,我们组织了两个年级的研究生进行了一次趣味体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4. 经济研究所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划?
经济研究所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集学术研究、研究生培养和社会咨询服务三位一体的国内知名的研究机构,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内具有特色和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博士点,我们还需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师资国际水平。经济研究所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60岁以下的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目前还没有80后教师,年轻教师亟待补充,我们将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争取5年内在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方向引进1~2名优秀的博士充实研究团队。
第二,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研究氛围。经济研究所在2014年启动了“双周学术论坛”,以期调动博士生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并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双周学术论坛上报告,让大家在交流中迸发思想的火花,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加强与海外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按照计划,研究所2014年已安排5名教师至英国交流,预计2015年将再派一批教师至美国交流,拓宽与国际的的合作与交流。
第三,发挥学科优势,出版非凡科研论著。经济研究所将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重点围绕中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系统和持续的研究。由简新华教授主持撰写出一套有影响力的丛书,争取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并在2018年(改革40周年)完成;精心编写《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简新华、钟水映教授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材于2005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已多次再版,并被国内许多重点大学有关专业采用,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所今后将组织力量,根究最新研究成果,对该教材进行重新编著,目前编写组已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进一步巩固研究所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编辑 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