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本专业博士生通过经济学和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较宽厚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经济管理工作。
二、本专业研究方向
1. 可持续发展 2. 人口与经济发展
3.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4.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5. 人口流动与城镇化
三、本专业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根据实际情况,报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或延期毕业。
四、本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课程设置原则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性功能,应将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要处理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特别要注重通过课程教学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
2.课程分类(具体见附表)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科通开课、研究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及其他教学环节等。
3.学分和学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总学分为15 学分以上的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含政治课2学分,外语课2学分),学科通开课2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其余为专业选修课学分。一般每1学分按18学时设置。
非经济学专业硕士生以及经济学专业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还必须补修经济学硕士学位课程,并参加考试,但是成绩不计入总学分;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4.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
采取脱产或者在职集中教学的方式。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运用课堂系统讲授、专题讲授、研讨式教学、课堂讨论与学生课外自学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
每门课程结束,进行课程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提交报告”、“课程论文”、“考查”等形式。
五、本专业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
应选择本专业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同时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二)论文写作与答辩资格审定
1.学位课(公共课、专业课)每门成绩达75分以上,其中一门允许补考达75分以上;补修课成绩合格。
2.综合考试获得通过。
3.学习期间在学校规定的刊物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
4.写作前在博士生指导小组会议上作出开题报告获得通过,论文初稿必须修改两次以上方可答辩。
5.思想政治表现考核获得通过。
六、本专业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在学习期间,博士生除了学习必要的课程外,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努力从事本专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要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撰写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七、本专业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作用,鼓励博士生自学为主、刻苦钻研、努力培养理论研究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适当讲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方法,多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会,鼓励博士生参加国内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
3.大量阅读参考文献,包括外文书刊,养成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习惯。
4.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密切注视本专业学术动态,跟踪学科前沿,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大力提倡创新精神,鼓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科学、严谨学风,努力做出创新成果。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08版)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教学
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 修 课
|
必修课
公 共
|
|
政治理论课
|
2
|
36
|
1
|
讲授
|
考试
|
|
|
第一外国语
|
2
|
36
|
1
|
讲授
|
考试
|
|
||
通开课
学 科
|
|
现代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
2
|
36
|
1
|
讲授
|
考试
|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必修
|
|
必 修 课
研究方向
|
|
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
|
2
|
36
|
1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
|
中国经济发展专题
|
2
|
36
|
1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选 修 课
|
|
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沿问题研究
|
3
|
54
|
2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
|
中国人口与发展专题
|
3
|
54
|
2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
人口流动与城镇化
|
3
|
54
|
2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
资源与经济发展专题
|
3
|
54
|
3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
环境与经济发展专题
|
3
|
54
|
2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
|
西方人口经济理论研究
|
3
|
54
|
3
|
讲授
|
课程论文
|
|
|
综合考试环节
|
|
||||||||
科研实践环节
|
|
||||||||
教学实践环节
|
|
||||||||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环节
|
|
||||||||
学术活动环节
|
|
||||||||
论文开题报告环节
|
|
||||||||
论文预答辩环节
|
|
||||||||
论文答辩环节
|
|